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聚焦临床,驱动转化:IIT助力中国乳腺癌精准治疗与原创突破
CCMTV 1431次浏览
2025-09-09
图片

引言

随着乳腺癌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CDK4/6抑制剂等不断突破,但耐药依然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近年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凭借其贴近实际的特点,正成为破解耐药困境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次采访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围绕HR+/HER2-乳腺癌的耐药问题以及IIT研究的核心价值展开深入对话。


专家采访视频



图片


针对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国内研究者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提出了哪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思路和临床解决方案?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领域,近年来,得益于诸多创新药物临床适应症的获批,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如内分泌治疗领域,涌现出如CDK4/6、Pi3K、AKT抑制剂、新型ADC药物等,这使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有了多重靶向治疗方向可选,整体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征。


尽管如此,我们在治疗的优化布局上,依然会强调内分泌治疗优先的原则,尤其是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那么当前CDK4/6抑制剂甚至已经进入早期辅助强化的选择,在CDK4/6抑制剂进展之后,耐药将成为最大的临床难点,尤其在前序使用CDK4/6i已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长时间的疾病控制后,一旦进展,尽管后续有多样化的治疗选择,但是PFS和疾病控制仍存在巨大的挑战。


针对此现状,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探索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案。整体探索可分为两大类:一、仍聚焦内分泌治疗通路,探索是否有更好、更优的耐药应对方案。二、关注非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基于目前的研究数据,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之后优先推荐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方面的检测,如果是基因突变所致,且该基因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同时可及性较好,则会成为临床治疗的优选。目前热度较高的Pi3K抑制剂和AKT抑制剂正是聚焦非内分泌治疗的研究通路。不过,这两款抑制剂当下价格昂贵,可及性有限,且如若患者耐受不了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建议考虑下游mTOR抑制剂,如已经进入国家医保的依维莫司,该产品既有原研,亦有国产版本如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这些药物也为PAM通路异常的患者提供了耐药的治疗选择。除此之外,CDK4/6i进展后,我们能否选择更换一种CDK4/6抑制剂呢?该方向既往的研究结果有阴有阳,主要取决于患者既往是否从CDK4/6抑制剂中获益,如果已长期获益,且当下疾病转移部位也不算严重,跨线更换另一种CDK4/6抑制剂是可行的治疗选择。同时,覆盖更多的靶点国内创新药物CDK2/4/6i库莫西利也即将进入临床,其对CDK4高度选择性、对CDK6作用较弱,而对CDK2的抑制则为克服Cyclin E-CDK2通路激活所导致的耐药提供了可能。


未来,中国的研究者可以去开创更多新型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循证依据,发出属于我们的中国声音。不仅有CDK4/6抑制剂进展、还存在PAM通路抑制剂进展,在这么多内分泌药物的选择上,结合新型靶点,如针对ESR1突变的口服SERD药物,未来将涌现更多组合,我们希望通过内分泌治疗提供的高效方案,尽量延缓患者接受化疗的时间,为患者争取更久生存和更好生活质量。


图片


耐药机制的分层与精准应对是目前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核心挑战。基于最新研究进展,您认为哪些生物标志物或分子分型将主导未来的治疗决策?相应的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方向会有哪些重大转变?


图片

马力 教授


未来的治疗决策将更加依赖多层次、动态演变的生物标志物体系。除ER、PR、HER2等经典指标外,RB1缺失、CCNE1扩增/CDK2激活、PIK3CA/AKT1突变、ESR1突变以及FGFR1异常等分子事件,正成为指导分层治疗和克服耐药的关键依据。这些标志物不仅帮助识别不同耐药机制,也推动治疗策略从“群体化”向“个体化”转变。


从机制层面看,CDK4/6抑制剂耐药可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大类。前者包括RB蛋白缺失、E2F转录因子激活等;后者则涉及PI3K/AKT/mTOR、MAPK、FGFR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ER表达丢失、EMT通路、AR过度表达等。这些机制的异质性,要求我们在临床中必须通过重复活检或液体活检进行动态分子监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应对”。


治疗策略正经历从“单一通路抑制”向“多靶点协同调控”的根本转变。例如,针对内分泌经治的患者,CDK2/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成为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对于PI3K/AKT/mTOR通路异常,联合PI3K或mTOR抑制剂;而表观遗传调控剂如HDAC抑制剂,或可逆转某些表观遗传学介导的耐药。此外,BCL-2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机制药物也在探索中。


药物研发方向也更注重“机制引导的差异化”。未来更多研究将聚焦开发能同时覆盖多个耐药靶点的复合抑制剂,或基于生物标志物开发适应动态耐药环境的序贯治疗策略。同时,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IIT研究快速识别潜在获益人群,构建更精准的患者分层模型,将是推进临床转化的重要路径。


图片


近年来,我国IIT研究发展迅速,尤其在乳腺癌领域,多项IIT聚焦于耐药机制、特殊亚型及个体化治疗。在您看来,IIT研究在推动乳腺癌诊疗进步、加速国产创新药物临床转化方面,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


图片

马力 教授


IIT研究作为由临床研究者发起的科学探索,其最大价值在于紧密围绕实际临床需求,填补商业研究未覆盖的领域,尤其在耐药机制探索、特殊人群治疗和联合策略优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研究通常更灵活、更贴近真实世界,能够快速验证科学假设,为中国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个体化治疗选择。


在推动国产创新药物临床转化方面,IIT为很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提供了早期临床验证的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多中心、多队列临床研究,IIT不仅可积累药物在特定人群(如经治耐药、特殊分子分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还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适应症,为其后续注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路径显著加快了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


此外,IIT还促进了学术与产业的高效协作,推动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生态。众多研究如FUTURE系列平台通过创新分型与治疗策略,为解决三阴性乳腺癌等难题提供新思路,充分体现出IIT在整合临床资源、推动诊疗模式革新方面的巨大潜力。随着政策支持与科研环境的不断优化,IIT有望持续引领中国乳腺癌领域的原创研究和临床转化走向国际。

图片


IIT不仅是一种研究形式,更是青年医生成长的“孵化器”。您如何看待IIT在培养“临床科学家”和推动我国乳腺癌原创研究方面的长远意义?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IIT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聚焦IND研究难以覆盖和解决的临床需求,展开小型的探索。目前IIT研究在国内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究其根本:一、研究者经过系统化培训,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二、国内众多药企提供创新药,让临床医生能有机会在药品可及的条件下开展相关探索;三、国家和医院提供的支持临床研究的平台,使得中国IIT研究井喷式发展,尤其在肿瘤领域。


对于青年医生而言,IIT研究是助推成长的重要方式,医生肩负临床工作和科研双重任务,过去科研多在实验室中展开,如今临床科研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自我提升途径,通过临床科研与转化研究的结合,我们既能解决临床问题,提升自我临床思维,又能增进跨学科协作能力,成就青年科学家完美的职业发展之路。


那么,对于年轻医生,我们如何开展IIT研究呢?首先,我们应该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聚焦患者需求,识别临床未被解决的治疗难题。其二、学习良好的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学专家及专业医生共同切磋探讨,设计更有意义的临床试验,同时储备在临床试验设计、执行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的专业知识。最后,与国内药企密切合作,获取可及性的研究药物,顺利落地临床设计。祝愿我们广大年轻的医师能够充分利用国内IIT研究平台,及中国原创药物资源,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实现“个人能力阶跃”与“助力中国方案领先”的双赢目标。


专家介绍

Expert presentation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乳腺内科 科主任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委会 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个体化诊疗

及MDT专委会 常务委员

天津市整合学会肿瘤心血管病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委会 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专家介绍

Expert presentation


图片


马力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青年专家团副召集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 组长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发送
CCMTV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