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与肿瘤战斗的365天丨张丽娜教授:乳腺癌骨转移的疼痛鉴别、诊断与 MDT 治疗全攻略
CCMTV肿瘤频道 1333次浏览
2025-09-11
图片

前  言


乳腺癌(BC)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大癌症,也是影响女性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11.7%1。数据统计,我国是新发乳腺癌较多的国家之一,其中30~59岁占比为64.32%,超过60岁为34.73%2。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虽有所延长,但晚期患者仍面临较高的远处转移风险。据数据显示,乳腺癌相关死亡患者中,超过90%患者与癌症转移相关3。值得注意的是,BC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约占所有转移性BC患者的70% 4-5。BC骨转移常引发病理性骨折、骨痛、高钙血症和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为帮助患者、家属及临床工作者更清晰地认识乳腺癌骨转移的诊疗以及现代医学的应对之道,CCMTV特别栏目《与肿瘤战斗的365天》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丽娜教授接受采访,从临床实践出发,系统梳理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鉴别、影像学诊断要点、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应用到多维度疗效评估等内容,为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参考。




图片

骨转移导致的骨骼疼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疼痛的性质(钝痛、刺痛、酸痛等)、发作时间、诱发因素等,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骼疼痛有何区别?

张丽娜  教授

图片

乳腺癌骨转移所引发的疼痛,在初期多表现为程度较轻的间歇性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往往逐渐转为持续性。患者常因背部等部位出现疼痛不适而就诊,其病理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侵蚀骨结构,破坏骨皮质及骨髓,进而刺激周围神经末梢。此类疼痛具有典型的夜间加重特征,可能与夜间神经兴奋度升高、注意力集中、躯体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缓以及局部代谢产物堆积有关。部分患者在静息时疼痛明显,适当活动后反而减轻,但过度活动后疼痛会再度加剧。

在疼痛诱发因素方面,轻微外力作用是常见诱因,如翻身、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可因牵拉或震动病变骨组织而诱发或加重疼痛;对于下肢骨转移患者,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因重力作用导致病变骨骼承受持续压力,进而引发疼痛加重。临床上需注意将乳腺癌骨转移痛与其他骨骼疼痛相鉴别:其一为外伤性骨痛,此类疼痛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骨折、扭伤、软组织挫伤等),起病急骤,且经规范治疗后疼痛可随组织修复逐渐缓解;其二为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痛,该类疼痛多呈对称性分布,常累及多个关节,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且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

图片

如何区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与骨骼的良性病变(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鉴别要点?此外若患者进行过乳腺外科手术,是否会对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影响呢?

张丽娜  教授

图片

在乳腺癌骨转移与其他骨骼疾病的鉴别方面,首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背景。乳腺癌骨转移通常基于明确的乳腺癌病史,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进行性加重的疼痛,以及可能伴随的病理性骨折。相比之下,如骨关节炎等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累及关节部位,其症状和体征与转移性骨病变存在差异;而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亦具备其特定的病理基础和发病特点。

在影像学评估方面,乳腺癌患者常规随访中常采用CT及全身骨显像(ECT)等检查手段,从而可在无症状阶段或定期复查中发现骨转移征象,并非仅因疼痛就诊才得以诊断。目前用于评估骨转移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X线、CT、MRI及核素骨扫描。其中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病变组织,可最终明确是否为骨转移。

关于乳腺外科手术对影像学评估的影响,一般而言手术本身并不直接干扰骨骼影像学表现,但可引起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在胸部或腋窝区域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术后改变如手术区域的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局部积液等,需注意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相鉴别。此外,手术还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影响骨骼影像学评估——术后患者因活动量减少可能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影像学上表现为骨密度弥漫性或局部减低,此时需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骨密度检测结果及其他检查,排除骨转移或其他骨骼疾病,避免误诊。

图片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涉及哪些科室,如何通过MDT制定全面、协调的治疗计划?患者在这过程中,应怎样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呢?

张丽娜  教授

图片

MDT是当前的诊疗模式,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以及其他复发转移患者而言,多学科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在骨转移的治疗中,涉及多个科室。骨科的介入极为重要,因为骨转移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此外,当骨转移累及承重骨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骨科在此时的作用尤为关键。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MDT能够整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除了骨科,多学科诊疗还包括乳腺内科。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需要乳腺内科制定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来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放疗科也是多学科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能够缓解骨转移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预防病理性骨折发生。放疗科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放疗计划,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影像科在多学科诊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检查初筛的ECT、PET-CT、CT和核磁共振检查,影像科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从影像学角度明确骨转移诊断。病理科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分析,病理科为治疗提供关键信息,帮助确定治疗方向和策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科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良好反应时,康复科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助力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图片

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如何评估治疗效果,除了影像学评估,是否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评分、血液学指标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张丽娜  教授

图片

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通常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其中影像学评估是关键环节。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X线、CT、核磁共振、骨扫描和PET-CT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转移灶的大小、数量和形态变化。例如,若治疗后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区缩小且骨密度增加,这表明治疗有效;反之,若转移灶增多、增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则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能对当前治疗方案产生耐药性,此时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症状的改善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随着治疗的进行,若药物有效,患者的骨痛症状会有所缓解,疼痛减轻且发作频率减少,这表明治疗对缓解疼痛有效。此外,患者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和食欲等方面的改善,也从侧面反映了治疗的积极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是另一个多维度的评估指标,涵盖身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通过使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如EORTC评估表),可以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状况进行量化评估。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这表明治疗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状况产生了积极作用。血液学指标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定期为患者抽血复查,检测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CA153、CEA等。若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通常提示治疗有效。

总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液学指标等多个方面,才能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并据此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全面评估、多科协作:提升乳腺癌骨转移诊疗水平的关键


乳腺癌骨转移是晚期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因此精准鉴别诊断、科学治疗及全面疗效评估成为临床管理的核心环节。在鉴别层面,典型疼痛多表现为夜间加重、与活动相关的特殊性,需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进行严格鉴别。诊断需综合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确认,并注意术后改变等干扰因素。治疗方面应依托MDT模式,整合乳腺肿瘤内科、骨科、放疗科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资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评估需统筹影像学变化、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及肿瘤标志物监测等多元指标,形成闭环管理,最终实现疾病控制与生活质量的协同提升。



张丽娜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图片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二科 副主任医师,硕导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十二五”“新世纪优秀人才”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青年委员 

· 天津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 

· 2010-2011年在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 

· 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各1项,发表文章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分别发表在PNAS等杂志上 

· 从事外科工作18年,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



参考文献

1. SUNG H, et al. 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2. 徐婷婷, 等. 中国肿瘤, 2024,33(7):550-556.

3. Chaffer CL, et al. Science, 2011, 331(6024):1559-1564.

4. Harbeck N,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2019, 5(1):66.

5. Weilbaecher KN, et al. Nat Rev Cancer, 2011, 11(6):411-425.

6. Coleman RE. Clin Cancer Res, 2006, 12(20 Pt 2): 6243s-6249s.


图片




编辑|13

责编|13


— END —

CCMTV肿瘤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