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粉红丝带月|2025年首届“乳此科普嘉年华”温情启幕,共赴“乳腺癌患者家庭日”之约
CCMTV肿瘤频道 3689次浏览
2025-10-30
图片

前言

图片

2025年10月2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乳腺癌科普会议暨“乳此科普嘉年华”患教活动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恒爱”为主题,聚焦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外的长期生存、心理支持、家庭陪伴与生活质量提升等关键议题,以创新视角推动乳腺癌康复理念的全面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会突破传统模式,通过三大创新设计,将医学专业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 全新打造“科普嘉年华” :以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命体验,将医学知识融入户外游园、打卡互动与艺术共创中,在开放友好的氛围中传递康复希望

  • 国内首创“肿瘤伴随疾病日”: 直面心血管损伤、骨质疏松、心理困扰等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的伴随问题,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落实到患者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 首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 :打破个体治疗的局限,以深度对话与情感互动,将科学的健康管理转化为家庭的温暖理解与共同力量



2025年乳腺癌科普大会




权威齐聚,共谱科普新篇章

图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主持开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赵勇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曹晓慧书记先后致辞,共同为首届乳腺癌科普大会揭幕。


图片

刘红教授


图片

支修益教授


图片

赵勇秘书长


图片

曹晓慧书记


首个“肿瘤伴随疾病日”正式成立,

推进乳腺癌全周期管理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传统以肿瘤为中心的单病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亟需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医学管理体系。为此,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多方力量发起倡议,自2025年起,将每年10月25日设立为“肿瘤伴随疾病日”,并同步设立“肿瘤伴随疾病防治宣传周”,推动临床研究、专科建设、教育培训与公众认知的系统化提升。


“肿瘤伴随疾病日”开启仪式:大会主席刘红教授、曹晓慧书记、支修益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果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佟仲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方凤奇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翔教授、南昌市人民医院乳腺内科陈文艳教授的共同见证下,大会迎来了里程碑时刻,“肿瘤伴随疾病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乳腺癌整合康复与长期生存管理迈入新的里程碑。


图片

“肿瘤伴随疾病日”开启仪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随着肿瘤进入慢病管理时代,“乳腺癌伴随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伴随疾病是指与乳腺癌非直接相关,但因年龄、微环境、生活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引发的伴随健康问题。临床常见的乳腺癌伴随疾病包括血糖管理、骨健康管理、心脑血管与血脂管理、精神心理与睡眠管理、甲状腺与妇科生殖管理等,全专结合全方位管理乳腺癌伴随疾病,乳腺癌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任重道远!


图片

孔令泉教授《乳腺癌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知多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翔教授:《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作为乳腺癌伴随疾病领域的第八部专家共识,为临床系统化评估与管理治疗相关睡眠障碍,提供了清晰的循证医学路径。该共识的推出,标志着对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管理进入了标准化、精细化的新阶段,有力推动了肿瘤伴随疾病管理体系的完善。


图片

张翔教授《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以患为本,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

南昌市人民医院乳腺内科陈文艳教授:随着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成为标准方案,真实世界中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成为临床关注重点。一项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生存现状与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显示,医患感知存在差异,医生更关注血液学毒性,而患者对有症状的疼痛、胃肠道反应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感知更为强烈。真实世界中,安全性问题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首要原因。患者报告显示,CDK4/6抑制剂治疗中“脱发引起的烦恼“是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超过6个月人群中,不同CDK4/6抑制剂比较,达尔西利组脱发评分最低,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相比二线患者,一线患者更关注脱发影响。整体患者性功能与性乐趣评分偏低,但不同药物或治疗线组间无显著差异。


图片

陈文艳教授《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生存现状与患者报告结局》


在圆桌对话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吕铮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淼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凤奇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刘国华教授围绕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生活质量现状展开探讨,围绕四大核心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图片


治疗目标与依从性管理:早期乳腺癌治疗以"治愈"为核心目标,需在保证疗效基础上兼顾患者生活质量。针对年轻患者的生育需求、外观维护与心理支持应给予特别关注。通过医患共情、家庭支持与个体化沟通,提升长期治疗依从性。


PRO量表的精准应用:PRO量表应针对不同疾病阶段和治疗方案特点进行科学选择。目前国内专家正积极推进中国本土化PRO量表的研发,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积累,构建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生存质量评估体系。


伴随疾病的多学科管理:心血管异常、骨密度下降及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专家倡议建立以"肿瘤伴随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整合门诊,通过MDT协同诊疗实现全方位健康管理。


药物安全性的全程监控:以CDK4/6抑制剂长期治疗为例,需建立系统性肝脏安全管理方案:治疗前综合评估基础肝功能,药物的择优选择;治疗中建立规范监测流程,根据不良事件分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长期用药安全。




第一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




下午的“乳腺癌患者家庭日”在户外草坪温馨举行,打破传统的科普宣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融入户外游园打卡,通过“探真知“、”恒有爱“、”绘津彩“、”共赴爱“四大主题区,勾勒医学、家庭、医护力量及中国医疗对于患者的守护,探索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在乳腺癌康复全程中的核心价值。从患者分享的心路历程到医患情感交流,再到志愿者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活动将科学管理、心理关怀与家庭温暖有机融合,让康复理念落地为生活实践。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


首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的序章,由天津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韩晓芬女士介绍志愿者服务队的重要价值,宣告成立天津市“巾帼医护”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并主持授旗仪式;由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静女士主持”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乳腺癌癌友康复会“成立仪式并庄严授旗,标志着乳腺癌康复支持工作的系统化与规模化迈出关键一步。


图片
图片


第一篇章“理解“由唐山市人民医院的马杰教授主持,患友代表以“她说”为主题,真诚分享了自身诊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随后的“医患对话:你的力量,不可限量”的环节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与患者代表及家属代表,从“情绪、家庭、医疗和自我”四重视角,探讨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旅程中的内在力量与外部支持。现场还特邀心理咨询师与全场互动心理疗愈游戏,让理论转化为切实的情感体验,深化了现场的温暖共鸣。


第二篇章“守护“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教授主持,通过“:谣言粉碎机”与现场热烈互动,有效科普误区,帮助患者正确康复;随后,南昌市人民医院彭蔷医生通过别开生面的脱口秀,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幽默易懂的生活语言。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杨华教授主持的“大揭秘:你心目中的最佳医生形象”环节,通过户外投票与现场揭秘结果,打通医患沟通桥梁,促进医患双方深度理解。媒体互动环节则从公共视角探讨了中国医疗事业与原研医药的发展,在推进医疗环境改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后,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南昌市人民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医护团队与患者朋友倾情参与了“医患大联欢“,用艺术的形式完美诠释了“专业医学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现代乳腺癌康复理念,为首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片






一场定义乳腺癌康复标杆的学术盛会




本次大会国内首创“肿瘤伴随疾病日”暨首届“乳腺癌患者家庭日”双日同启,以科普为桥梁,以整合为理念,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维度的专题研讨与创新性的患教活动,全面展现了我国在乳腺癌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守护人民健康贡献了专业力量。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